沈阳博物馆
2021年12月21日下午13时整,伴随着十响钟声,沈阳博物馆开启历史之门,正式开馆。
沈阳博物馆筹建达36年,是省会城市中最后一个成立的博物馆。沈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沈阳博物馆的建设,把建成开放沈阳博物馆作为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重要工作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沈阳市文化设施建设工程十大重点项目之一。
2020年初,多家国内顶级设计单位参与设计方案投标,经过数轮竞争选拔,体验科技的方案以领先第二名20余分的优势脱颖而出。在建馆筹展的过程中,组建了由体验科技董事长、首席总设计师刘鉴君作为项目总经理的最强团队,进行深化设计和建馆布展工作。
沈阳博物馆目前文物仅有2535件(套),不是以文物数量见长的博物馆,体验科技在设计中运用独特的展陈设计吸引观众,将精品文物和现代科技结合得天衣无缝,依托世界首创的悬天TM屏技术、阿尔法显示技术、1:1真人比例全息显示技术和历史人物复活技术等先进体验科学技术,创新性地设立了多处沉浸式体验空间,让历史照进现实。
沈阳博物馆的展陈设计方案紧紧围绕文化沈阳、历史沈阳建设,高度重视挖掘弘扬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打造城市新IP,提升文明感召力、激活文化生命力、放大城市影响力,代表着沈阳根深叶茂的人文精神,并将从根本上改变人们对沈阳历史文化的认知。
巨大冰屏壁画是世界博物馆首创
每位走进沈阳博物馆的观众,首先会被眼前如梦似幻的巨大蓝色冰屏壁画吸引,冰屏壁画上的图案,好似东北人家冬天窗户上的冰花,每一个图案都包含沈阳各个重要历史节点,也是从这里开始,观众将打开“历史之窗”,去感受沈阳这座城市的发展和变迁。
正面的冰屏壁画将北方特有的冰花图案和能够代表沈阳重要节点的历史内容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冰屏历史壁画艺术。“冰花”中有秦开、努尔哈赤等创造沈阳历史的人物,有千秋万岁瓦当、铜镜等代表沈阳的考古重要发现,也有无垢净光舍利塔、大政殿等地标建筑。与正中冰屏壁画相对应的,是两侧展厅墙上的环屏冰屏壁画,上面书写着文人墨客留下的诗句,观众可以通过诗句了解沈阳不同时期的历史风貌。
冰屏壁画所体现的“冰花精神”,代表了沈阳的精神——越是寒冷和黑暗,越是灿烂绽放! |
![]() |
世界首创的悬天TM屏实现悬浮交互体验
选取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珍贵文物,采用世界首创的悬天TM屏技术,将文物实现悬浮空气显像、空气触摸的全息展示,让文物与观众互动起来。
|
![]() |
充分利用公共空间,打造沉浸式观展体验
沈阳博物馆是一座异形建筑,俯瞰图宛如红山文化之中的玉猪龙。这种建筑结构造成展馆有效展陈面积不足7000平方米。为充分利用公共空间,打造令人印象深刻的观展体验,馆方下足功夫。
|
![]() |
24个数字化设计,让文物活起来
沈阳博物馆在实现“可看、可听、可触摸、可互动”上下足功夫。在展陈设计中,采用多项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沉浸式体验文化装备技术,广泛应用悬天TM屏显示技术和空间定位技术、阿尔法显示技术、1:1真人比例全息显示技术和历史人物复活技术、五通道阿尔法显示和全息数智人技术等,实现全新的感官、交互体验,馆内数字化应用项目达到24项。 |
![]() |
扬长避短,增加复原场景设计
沈阳博物馆文物数量不多,精品文物更少,因此在展陈设计中,将文物展示和现代科技相结合,依托先进科学技术,创新性地设立了多达38处独特的沉浸式体验空间,把赋形与赋能结合起来,通过让文物“活起来”,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
|
|
充分利用缝隙空间,打造“历史之门”全息场景
一座座“历史之门”,是体验科技的创造性发明——针对无法利用的狭小空间,因地制宜,打造全息场景,将实物和光影相结合,让文物和展区有机融合。一个个缝隙空间,亦真亦幻,引导观众融入历史情境之中,有穿越时空之感。
|
![]() |
大胆尝试,以色彩强调历史底色
在展馆主体色彩的打造上,体验科技力争呼应每段历史时期或展陈内容,使之具备一定逻辑联系。整个展馆以深灰色铝板墙面做基础色调装饰,以此增添古朴质感,并结合灯光设计,为观众营造整体暗环境。同时,根据各展厅的不同主题,选定相应的展示色调。
|
![]() |
《沈阳历史陈列》展填补沈阳空白
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沈阳从未有过通史展。沈阳博物馆《沈阳历史陈列》展,填补了这一历史空白。从11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到1948年沈阳解放,该展览首次全面系统梳理了这座城市漫长而复杂的历史进程,使沈阳过去碎片化的叙事连缀成一部完整的地方通史,全域、全时段、全方位解读沈阳历史全貌。
|
![]() |
精品文物首次展出讲述沈阳不为人知的历史
开馆之际,沈阳博物馆和新乐遗址博物馆联合展出国家一级文物、中国最早的木雕——炭化木雕艺术品,俗称“太阳鸟”。该文物以往很少公开展出,此次仅展出一周。
|
![]() |